國內 AI 應用創業為何舉步維艱?國內 AI 創業者的出路何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當前 AI 技術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海外湧現出眾多獨立開發者憑藉創新應用斬獲成功,而反觀國內,AI 創業之路卻步履蹣跚。

即使拋開AI,這個現象其實已經持續了幾年了,而且愈演愈烈。做網際網路產品,國內網際網路的這一現象背後,凸顯出國內網際網路生態中流量分配的失衡,以及平臺政策對獨立開發者的壁壘。

首先,國內網際網路流量高度集中於移動端的頭部應用。據統計,微信和抖音兩大平臺佔據了絕大部分的使用者使用時長。這意味著,對於初創團隊而言,要在短時間內獲取可觀的使用者規模,只能依附於既有平臺,而平臺往往對第三方應用抱有排他性。微信對小程式訪問連結的限制,以及抖音對外鏈跳轉的封禁,無不凸顯出平臺對流量的壟斷和控制。

因此,創業者們無法引導使用者走出平臺,獨立 App 的生存空間被極度壓縮。

其次,頭部平臺基於自身的商業邏輯,更青睞變現效率高、有助於延長使用者時長的內容形態。這導致短影片和直播成為平臺重點扶持的方向,而創新型應用則難覓機會。不少創業者被迫轉型,從事內容生產,在擅長的技術之外耗費大量精力。平臺主導的商業生態,並未給創新軟體應用預留髮展的空間。

相比之下,海外市場則呈現出不同的圖景。得益於開放而中立的社交網路,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在平臺間跳轉。加之海量的 Web 端流量,使得初創團隊能夠透過搜尋引擎最佳化等手段,持續獲得忠實使用者。再者,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允許外鏈的存在,使用者可以在平臺內發現新鮮應用,繼而走出圍牆花園,與開發者直接互動。這些因素共同構築起良性迴圈,催生出更多新穎獨特的 AI 應用,引領創新浪潮。

那麼,國內 AI 創業者的出路何在?

挺難的。

從長遠來看,只有打破頭部平臺對流量的壟斷格局,創新的土壤才能培育而生。倘若 App 端主導地位動搖, Web 端的復興將為創業者帶來新的想象空間。

綜上所述,國內 AI 創業之困,根源在於頭部平臺對流量的壟斷割裂。

短期內,出海或許是最理想的選擇,藉助海外開放而活躍的網際網路生態,讓創意落地生根。

而從國內市場來看,要麼順應平臺“遊戲規則”發力內容領域,要麼立足細分賽道開拓創新路徑。無論何種選擇,創業者們都需要保持敏銳洞察,隨時調整策略。在 AI 革命的浪潮中,唯有直面挑戰、把握機遇,才能成就非凡。

当前页阅读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