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德行第一》讀書札記(一)

以下內容僅代表本人隨想,歡迎討論。

1.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 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歷史上關於求賢若渴的文章很多。譬如周公吐哺。這個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後來又被曹操所引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東漢)《短歌行》

說實話,我十分喜歡曹操的《短歌行》,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曹孟德對人才是多麼的渴望!「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把得天下和重人才的關係說得如此緊密。曹操是一個偉大的人。不能被《三國演義》所誤導。

9.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我對這一條的印象特別深,「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讀完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怎麼可能?打仗還真能這樣「以德取勝」?經過一番思考和調查,我還是覺得這一條沒有什麼可信性。實際上,有很多條目感覺都是為了證明德行的重要而生造出來,或者是採用沒什麼依據的傳說。德行是重要,但是世說新語中的德行,我認為還是顯得過於迂腐。

13.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 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這一篇讚揚的,應該是「負責到底」的精神。這很有警示作用。很多人都會虛偽地幫助別人,但是患難時仍然是隻顧自己。真正能做到如同華歆的,世間無幾人。

当前页阅读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