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手机QQ 4.7.2 版本网络状态泄露用户隐私

iPhone 手机QQ 4.7.2 版本会在用户的在线状态旁边增加一行小字,「2G」,「3G」,「4G」,或「WiFi」。我目前没有找到关闭这项功能的方法。而这项内容其实是严重泄漏了用户的隐私信息的。

对于很多生活就是三点一线甚至两点一线的人来说,其所在区域的网络状态(2G、3G、WiFi)可以轻易让人确定其方位。尤其是,如果再加上电脑在线的状态,这四种状态很可能可以大体推断用户所在位置。

例如对于学生党而言:

2G:可能在旅游或火车上。
3G、4G:可能在课堂或市区。
WiFi:很可能在寝室或图书馆。

腾讯没有给出取消状态显示的方式,对于用户隐私考虑绝对是不周全的。

我的“六梦笛箫”

六梦笛箫就这么结束了,期待它到来的时候显得很慢,结束之后又显得过快。节目时间比预计的还是长了很多,节目整体效果比想象的要好。节目的感染力和晚会氛围正如我预料的一样不如上届。过了许久,缓过神来,大概写写我和这次“六梦笛箫”的故事吧。

先说说开场曲。《男儿当自强》这个曲子虽然现场效果不能算非常好,但是我倾注了最多的心血。今年因为主席团对演奏队的诸多失误,导致演奏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距离音乐会还剩10天的时候,演奏队竟然还没有拿到《男儿当自强》的总谱。曲目的选择也没有经过大家的讨论,一切都很仓促。另外,由于很多演奏队的队员缺乏训练和指导,对于筒音作2的指法不熟,所以这次男儿当自强最后我大胆决定使用筒音作5的指法演奏。这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没办法分两个笛子声部了(第四届一梦笛箫的谱子上的那种,即一个 D调筒音为2,一个G调筒音为5),第二个是整体声音偏低,震撼力下降。但练习的难度下降了,不知道大家对最后的效果感觉如何。对于今年混乱的演奏队,能做到这样,我觉得已经问心无愧了。最后两周,我几乎每天或每两天都在奥场、教五多报或者工学部大活排练这个曲子。演奏队的队员们真的是好辛苦,在这里深深的感谢他们。你们对笛箫的热情和热爱,希望你们可以坚守下去,当然,协会也会好好让你们放松一下,过段时间组织一个演奏队的游玩吧~经过这次属于全体笛箫人的一夜,希望你们对协会有更强的归属感~

我负责的曲目还有江唯等人组织的女子演奏队的《风之誓言》。这首曲子我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一是江唯很认真负责,其率领的女子演奏队很值得期待。二是这是一首风格很奇特的曲子,有手鼓,口琴,女声。三是这首曲子还有我“一手打造”的笛箫协会打击乐队的参与(说到这儿,我还有话要说,一会儿详细说)。四是我对这首曲子抓得很紧,尤其最后一段时间,而且我一定要求他们必须提前将所有人找齐进行排练。

江唯在日志里对这首曲子最后的效果不甚满意,但是我觉得这种独特的风情应该还是感染了不少在场的观众的。而且这首曲子比较符合我对一梦笛箫选曲的倾向——民乐小合奏的形式,乐器多样,曲子风格特色鲜明。

蒋泽平和张速的《金枝欲孽》虽然是我负责,但我没有过多的插手。我想让他们完全按自己的想法选曲和吹奏就好。不过,我之前担心的声音大小问题还是没有避免,由于张速和话筒的距离问题,现场效果大打折扣,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而对于我负责的结束曲《我心永恒》,为了达到一个浪漫的收尾,我设计了现场气泡(模拟水底效果)、现场素描(模拟Rose的素描画)、爱尔兰锡口笛的登场、歌唱的中途加入等等。但是现场素描没来,演员站位又有问题,气泡又没能按照预期的要求施展,所以最后的效果并不算很好。但是,爱尔兰锡口笛还是挺好玩的~不知道有没有谁通过这次演奏,喜欢上这件来自爱尔兰的当地民族乐器。推荐几首爱尔兰锡口笛的著名曲目:爱尔兰晨风、漫步神秘园(元旦晚会的时候梁婷用箫吹过)。

再说说晚会整体设计。在一梦笛箫报名大致完成之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几乎全校报来的节目全是有关爱情的。所以我们干脆把主题定为了爱情,后又扩展为“丝竹情缘”。这个名字我想了好久,张慧提出了“竹管情”,彭炜玮提出了“三生三世”,最后用的是我的“丝竹情缘”。

为了突出“情”字,我们提前铺垫了一些情侣在现场出现,并邀请了表白门主角闪亮登场,并在cosplay、毕业生节目中穿插情侣提问,并让一对男女来表演《我心永恒》。其他很多节目也碰巧配合了这个主题,比如《金枝欲孽》的男女二重奏,《知道不知道》的浪漫结尾,《虫儿飞》的“一双又一对才美……”的童真歌词……整体来说,我自认为这次晚会的主题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因为爱情偏柔,整场晚会缺乏起伏,这个问题我直到晚会开始也没有想到太好的解决方法,这点非常遗憾。它导致了观众在晚会缺乏兴奋点。但由于曲目整体偏柔,我很难找到插入兴奋点的位置,把男儿当自强加入武术放到了第一个来弥补,不过这段武术本身也不算是特别让观众兴奋。

而对于节目,这次的节目比较符合我所喜欢的小合奏的感觉,纯笛纯箫的齐奏很少(几乎没有),绝大多数曲子要么是加入其他乐器(如琵琶、古筝、二胡、京胡等民族乐器,如《秦时明月》),要么是加入歌唱,要么是设计环节(如《知道不知道》),总体来看比较丰富多彩。

我一直觉得,对于一场“音乐会”来说,音响效果是极为重要的。这不是因为我们要多么“专业”,或者说我们的水平多么配得起这样的高级设备,而是因为,不好的音响无法展现乐器的“原声”,搞的笛声不像笛声,箫声不像箫声。所以今年我极力主张租借专业音响,并通过非常成功的外联解决了这个难题。我相信现场第一个节目演奏队的笛声一起,大家就会对今年现场的音效大赞不已。另外,为了提高录制的视频的音频的清晰度,我用内录的方法,直接录制了现场高清晰的纯音频,音效堪比录音棚录出的CD音质。这也算是我对一梦笛箫做出的一些改进吧。

给大家试听一下今年现场的音质,来一曲《桃花渡》现场原声:

http://blog.renren.com/blog/320789198/845951300

其实外联真的很辛苦,我直到本周四下午,才和中国移动签订了赞助协议,此时距离音乐会开始只剩20多个小时了,真的是好险啊。之前为了外联,我和外联部的孩纸们已经奋战了几个月之久。在这里想说一句,外联的同志们辛苦啦!你们很给力!

六梦笛箫结束了,虽然有很多的遗憾,但是我也不想一一诉说了。但是我想,这次音乐会还是应该可以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

庸众的狂欢

我们中国的网民,向来是不会无聊的。我们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消遣。最近被我们消遣的热点,是一个叫黄艺博的初中生,他戴着一个五道杠的臂章,认真的看文件,引发了我们网友的各种看不惯。网友说他长得官相,骂他写日记官腔,指责他的父母给他灌输官本位的思想,控诉我们整个社会的思想的异化,教育体制的失败。批评声铺天盖地,大家都批评得很有理,批评得很激情,越批评越觉得自己很有正义感,越批评越停不下来。在这一边倒的舆论攻势中,当然少不了的是广大打酱油的围观群众,观众们虽然提不出理论化的批判论点,但是顶顶批判者的帖子,转发下批判者的段子,加点小讽刺小幽默,来点类似于往要倒的墙壁上戳一指头的行为,总还是不难的。间或偶然有微弱的反对声出现,也迅速被大众口水的浪潮打下去。

网络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用虚拟的身份相对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无肆放纵自己的情感。在类似黄艺博的新闻热点事件中,网友们“痛打落水狗”态度的坚决程度每每让人咂舌。例如前段时间出现的抢盐潮中,有一个餐馆的老板非常愚蠢,他误信亲戚传言,抢购了以吨计的食盐,为自己餐馆储备之用,后来盐价回复正常,他的经济损失相比普通抢盐以作家用的老百姓,自然更大,作为小小个体经营者的他难以承受。这时候,他做了一个更加愚蠢的决定,他向新闻部门求助,希望能有部门居中调解,帮助他退盐减少损失。事件经新闻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没有找上他,富有正义感又恰好富有闲余时间的网友们却找上了他。每天都有人打电话到新闻报社,强烈要求报社不要对他进行任何形式的帮助,相反要发文进行谴责其囤盐的行为。他发布的求助电话,也变成了控诉热线,被各方打电话去辱骂他谴责他的网友打爆,没两天就被迫关机了。

在这样许多的类似事件中,网友们的动机真的是出于正义感吗?黄艺博的父母对他的培养方式和黄艺博本人在政治方面的积极追求,很难说是对是错。想做官不是黄艺博的个体行为,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群体心态;何况黄艺博的日志里写明了,他不只是追求做官,还追求将来做个好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选择,理想是做官就一定有错吗?他说自己想做个好官就一定是作秀吗?只要他的个人追求不是危害社会和人类,我们谁都无法站在道德法官的高度给他定罪。有人说,网友们针对的其实不是黄艺博本身,针对的是黄艺博代表的“官本位”的思想。可是作为一种思想传统,“官本位”自古有着广泛的受众,中国历史上数的出名字的牛人们,多半都是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备战科举,孜孜以求金榜题名,跻身仕途的一天。为什么那么多人官本位都没事儿,作为后继者的黄艺博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呢? 对此有人做出的解释是,那是因为现今的官僚阶层太让民众反感,看到黄艺博年纪小小就梦想着成为肉食者中的一员,难免让网友们看不起。这里存在一个逻辑的悖论,民众反感现今的官僚群体,所以反感黄艺博,可是黄艺博并不是现今官僚群体的组成部分;黄艺博追求做官,谁也不能肯定黄艺博将来能够有官做,更不能肯定他会成为让民众反感的官,而不是在其位谋其政踏踏实实的好官。既然现今的官僚群体跟黄艺博没有半毛关系,那么我们的广大网友到底在批判什么? 囤盐事件也一样,餐馆老板在得知盐价即将大幅上涨后,为以后的生意成本考虑,大肆进购食盐,这种是很正常的反应,就好像每次听说油价即将上涨,众多私家车主就会抢着去把油缸加满,听说矿石价格即将上涨,钢铁企业就会提前大肆进购原材料一样,无可厚非。很多人指责这位老板囤盐是为了以后高价卖,但这只是猜测而已,并不一定是事实。针对这种不违背法纪甚至不外乎人情的行为,做出决绝的激烈的批判,我们的网友们又是为了什么?

每每看到类似的新闻事件和网友们的过激反应,总让我想到很久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有一辆长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被打劫,三个劫匪上车后,有一个持刀控制了司机,另外两个搜刮乘客的财物。尽管车上有几十位多位乘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敢反抗,让整个打劫过程变得很顺利。两个劫匪完成了任务后,先下了车,最后下车的是持刀控制司机的那个。司机趁带刀劫匪转身走向车门的时候,按下了关门键,迅速飞身扑过去将他按倒在地,夺过他的刀具,并大声呼求其他乘客的帮助。于是两三个男乘客帮忙制服了劫匪,司机马上回到驾驶座发动了车子,把另外两个先下车被关在车门外的劫匪甩掉了。车子开到安全路段后,让司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几个帮忙制服劫匪的乘客开始殴打劫匪,随后所有的乘客都加入到了殴打劫匪的队伍里。司机无奈只好停车,试图制止,乘客们却像发疯了一样,情绪失去控制,司机在制止过程中也成了被误打的对象,无奈之下司机拿出了从劫匪那里缴获的刀,大声怒吼谁再打我捅了谁!乘客们才全部停止下来,回到自己的座位,这时劫匪已经被打得动弹不得。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将劫匪交给民警,随后去了医院,他被查出肋骨骨折,劫匪的伤情更重。记者采访司机,问为什么要保护劫匪,他回复的大意是,劫匪有罪,罪不致死,他的职责是保护乘客安全,至于惩罚劫匪,那是司法部门的事情,他没有处理劫匪的权利,乘客也没有。

这起事件对于网络上的众多类似黄艺博事件的舆论风潮来说,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无论是在现实和网络,我们的大众在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总是势要追究到底,这是一种貌似勇敢的懦弱。对“官本位”思想表示反感的人,如果有机会做官或高官,有多少会拒绝呢,我猜想大多数还是会欣欣然接受;对现今官僚阶层心怀不满的人,有多少会真正站出来向当今居高位的官员们宣战呢,也不过是躲在网络ID的背后在一个不具备还手之力的初中生身上宣泄着自己失控的情绪;发誓要将囤盐老板谴责到底的人们,自然也不会去追究真正引起囤盐悲剧的造谣者,也不会指责有关部门对于不实信息处理的不够及时,因为那些对手都太强大,他们没有胜算能够“谴责”成功,将小小的餐馆老板逼到走投无路痛苦忏悔,相比更容易,更能带给他们满足的快感。而更多的围观群众们,虽然他们不一定是发动舆论攻势的主力军,但是他们刚好借此机会看看热闹,同时为了证明自己跟被大众谴责的对象不一样,也要表达几句自己的愤慨和不认同,生怕任何中立的话语会导致自己被划分到被攻击的范畴内。更何况在谴责他人的过程中,还能对自己进行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这种人是可鄙的,而我站在鄙视他的高度,就意味着我不是他那种人,我比他强。能有大把闲余时间浪费在网上,追逐关注舆论新闻事件的网友,大多数在现实中属于碌碌无为者,很难找到肯定自己和蔑视他人的机会,网络对于众网友来说,是能不费吹灰之力找到心理平衡的地方。

鲁迅先生有名句,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至少能维持大面儿上盛世太平的今日,再对勇士做这样的要求,好像有些过了。但是至少我们能要求网络义士们不要吃柿子只捡软的捏。看到不顺眼的人和事,倘若对方手无寸铁,我方人多势众,就一哄而上置之死地而后快,对于真正造成社会异象的制度法规及其他根本性力量,却视而不见不敢宣战,绝非勇士所为。杀鸡儆猴,杀鸡只是手段,最终目标还是猴子们。倘若杀来杀去都是鸡,杀得再精彩,最后也不过只落得一地鸡毛而已。诚然,在利用民众舆论推进社会公平公正方面,我们的网友的确作出了贡献,欺实马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明证。即使是这样网络舆论发挥了积极正面作用的案件里,也还是带有一哄而上三分钟热度的特征,欺实马事件主角现在是否依法服刑,在大众关注热潮退去后,有没有利用保外就医等手段逍遥法外,再也没有网友继续追踪关注。如果我们的网友在关注新闻热点的时候,总是避难就易,或只追求短期内浩大的群体舆论攻势带来的参与快感,不具有以舆论推进社会公平民主建设的真正长远目标,那么类似的黄艺博事件在未来就会过多重复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说到底,这都只是一场场庸众的狂欢。

转自:http://blog.renren.com/blog/358490553/727056353

评论:五道杠少年官人也好,屯盐无盐也好,杀鸡被猴笑也好,其实我认为是庸众的自发宣泄。这是网络社会的幸,还好有疏无堵;也是网络社会的不幸,民众只是站在神秘的网络背后以期隔山打牛。最后,牛没打着,自己却获得了宣泄后的满足,社会和谐了,被和谐了? 让我长忆袁督师,为民戍边,最后却被人所食。其实,我们人民大众是最容易被利用误导的一群人!——张晓东

实数范围内的求模(求余)运算:负数求余究竟怎么求

背景

最近在一道 Java 习题中,看到这样的一道题:

What is the output when this statement executed:
System.out.printf(-7 % 3);

正整数的取余运算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对于负数、实数的取余运算,确实给人很新鲜的感觉。于是我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我发现,这里面还是颇有一点可以探索的东西的。

探究

首先,看看自然数的取模运算(定义1):

如果ad是两个自然数,d非零,可以证明存在两个唯一的整数 q 和 r,满足 aqdr 且0 ≤ rd。其中,q 被称为商,r 被称为余数。

那么对于负数,是否可以沿用这样的定义呢?我们发现,假如我们按照正数求余的规则求 (-7) mod 3 的结果,就可以表示 -7 为 (-3)* 3 +2。其中,2是余数,-3是商。

那么,各种编程语言和计算器是否是按照这样理解的呢?下面是几种软件中对此的理解。 查看全文

「動物農場」「一九八四」之奧威爾:一個反极权主義者

1984BBS 被關閉的時候,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很早的時候,我就發現「一九八四」這個年份有些奇怪。這個年份很敏感,而且自由言論論壇也起名為 1984BBS。後來我聽說了奧威爾的《一九八四》這本書。當時我看到網上說這是一本政治諷刺小說,有關民主、言論自由和極權主義等,在國內很敏感,而且 據說很多事情預測的很準。正如:

這本書真正值得我們關注之處在於書中描繪的恐怖社會不斷以各種形式在現實生活中出現,而每一個經歷或熟知該類歷史事件的人看過本書後都會產生一種觸目驚心的契合感。

於是我在卓越網上懷著激動的心情購買了這本書。當時我還專門挑選了一本封面上印有這句話的書——「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

買回來之後,在我閱讀該書的過程中,我遇到的最大的快感可以說正是來自於其中想像與現實一致的部分,尤其是曾經或正在發生過的。例如:

  • 老大哥在看著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這句話我時常會在網上看到,但是以前並不知道是出自這本書。自從有了審查、綠霸、和諧等後,老大哥就顯得栩栩如生了;
  • 散步恐外仇恨:似乎任何一個極權者都很善於使用轉移思想的方法,轉嫁國內的矛盾到國外。無論在任何時期,極權 主義國家一般都會使用這個套路:宣揚集體主義、愛國主義,並樹立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矛盾,結合自己國家的「強盛」,作為內因和外因,給自己的公民的勞動提供 理由,給他們以心靈上的慰藉;
  • 相互揭發和監視:很多人覺得在「一九八四」中所描寫的揭發和監視過於恐怖,但文化大革命中的場景對很多人來說還是栩栩如生的;
  • 任意屏蔽或篡改歷史: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這點確實精闢;大多數國家,甚至一些看起來更民主更自由的國家,都很難忍受歷史對自己不利;
  • 愚民政策;
  • ……

最近又看了一本奧威爾的諷刺小說「動物農場」,發現這兩本書在寫作上有很多想像之處;下面簡要的比對一下。

看完一九八四,我感覺這本書反對極權主義最主要是在反對對自由的剝削;在整本書中,監視(行動自由)、審查(言論自由)、篡改和編造(知情權的自由)、禁慾(情愛的自由)等,讓戀愛等天賜的權利成為了是遙不可及的乞求;對於民主則沒有過多提及。而在動物農場中,拿破崙(那隻猪)則上演了篡權等事件,並且上演了從奪權到逐漸建立極權和絕對統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當大家提出反對時,就利用武力和欺騙進行壓制,在這期間,談論更多的則是非民主、極權和暴力。

還有一點是,一九八四中渲染的問題主要是政府對人的控制,甚至不惜滅絕文化創造「新話」來讓公民失去思考反抗的可能性,達到人們完全不可能反抗的境 界,並生動讚揚了在這種極端環境下的人性光輝。但是在「動物農場」中,作者主要描繪的,卻是知識階級的豬由於自己能力超群,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權利領袖。在 其中雖然也有愚民,但這種愚民是很淺顯的,因為群眾很難理解這些。根本不需要過多的監視與控制,甚至保護拿破崙的隊伍幾乎都沒有受到過反抗(那群狗)。從 這兩本書書的對比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極權者很容易控制沒有自己思想的人(如動物農場中的被統治者),卻難以控制堅持自己的思想的人,即使其採用 的手段多麼嚴格(如一九八四中的那一對)。

要說這兩本書,「一九八四」更接近現實是毋庸置疑的;很多人會為此書精妙的想像與語言而讚不絕口。其實作者的洞察絕不僅僅局限於國家政治。俗話說, 社會影響人,環境影響人。因此正如韓寒所說,政治不是你用來關心的,而是用來關心你的。人們日常處理問題的方式,常常會帶有政治家的影子。從這個角度來 說,說奧威爾洞悉了政治,不如說他洞悉了人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