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 Google 索引更新速度之快

刚才我写了一篇文章:
在 Debian 中保存 iptables 设置及其他

过了一会儿,我突然好奇,将该标题放入 Google 的搜索框进行搜索,非常惊讶的是,Google 已经收录了这篇文章。

是的,google 搜索索引更新速度就是如此之快。

 

我的“六梦笛箫”

六梦笛箫就这么结束了,期待它到来的时候显得很慢,结束之后又显得过快。节目时间比预计的还是长了很多,节目整体效果比想象的要好。节目的感染力和晚会氛围正如我预料的一样不如上届。过了许久,缓过神来,大概写写我和这次“六梦笛箫”的故事吧。

先说说开场曲。《男儿当自强》这个曲子虽然现场效果不能算非常好,但是我倾注了最多的心血。今年因为主席团对演奏队的诸多失误,导致演奏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距离音乐会还剩10天的时候,演奏队竟然还没有拿到《男儿当自强》的总谱。曲目的选择也没有经过大家的讨论,一切都很仓促。另外,由于很多演奏队的队员缺乏训练和指导,对于筒音作2的指法不熟,所以这次男儿当自强最后我大胆决定使用筒音作5的指法演奏。这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没办法分两个笛子声部了(第四届一梦笛箫的谱子上的那种,即一个 D调筒音为2,一个G调筒音为5),第二个是整体声音偏低,震撼力下降。但练习的难度下降了,不知道大家对最后的效果感觉如何。对于今年混乱的演奏队,能做到这样,我觉得已经问心无愧了。最后两周,我几乎每天或每两天都在奥场、教五多报或者工学部大活排练这个曲子。演奏队的队员们真的是好辛苦,在这里深深的感谢他们。你们对笛箫的热情和热爱,希望你们可以坚守下去,当然,协会也会好好让你们放松一下,过段时间组织一个演奏队的游玩吧~经过这次属于全体笛箫人的一夜,希望你们对协会有更强的归属感~

我负责的曲目还有江唯等人组织的女子演奏队的《风之誓言》。这首曲子我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一是江唯很认真负责,其率领的女子演奏队很值得期待。二是这是一首风格很奇特的曲子,有手鼓,口琴,女声。三是这首曲子还有我“一手打造”的笛箫协会打击乐队的参与(说到这儿,我还有话要说,一会儿详细说)。四是我对这首曲子抓得很紧,尤其最后一段时间,而且我一定要求他们必须提前将所有人找齐进行排练。

江唯在日志里对这首曲子最后的效果不甚满意,但是我觉得这种独特的风情应该还是感染了不少在场的观众的。而且这首曲子比较符合我对一梦笛箫选曲的倾向——民乐小合奏的形式,乐器多样,曲子风格特色鲜明。

蒋泽平和张速的《金枝欲孽》虽然是我负责,但我没有过多的插手。我想让他们完全按自己的想法选曲和吹奏就好。不过,我之前担心的声音大小问题还是没有避免,由于张速和话筒的距离问题,现场效果大打折扣,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而对于我负责的结束曲《我心永恒》,为了达到一个浪漫的收尾,我设计了现场气泡(模拟水底效果)、现场素描(模拟Rose的素描画)、爱尔兰锡口笛的登场、歌唱的中途加入等等。但是现场素描没来,演员站位又有问题,气泡又没能按照预期的要求施展,所以最后的效果并不算很好。但是,爱尔兰锡口笛还是挺好玩的~不知道有没有谁通过这次演奏,喜欢上这件来自爱尔兰的当地民族乐器。推荐几首爱尔兰锡口笛的著名曲目:爱尔兰晨风、漫步神秘园(元旦晚会的时候梁婷用箫吹过)。

再说说晚会整体设计。在一梦笛箫报名大致完成之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几乎全校报来的节目全是有关爱情的。所以我们干脆把主题定为了爱情,后又扩展为“丝竹情缘”。这个名字我想了好久,张慧提出了“竹管情”,彭炜玮提出了“三生三世”,最后用的是我的“丝竹情缘”。

为了突出“情”字,我们提前铺垫了一些情侣在现场出现,并邀请了表白门主角闪亮登场,并在cosplay、毕业生节目中穿插情侣提问,并让一对男女来表演《我心永恒》。其他很多节目也碰巧配合了这个主题,比如《金枝欲孽》的男女二重奏,《知道不知道》的浪漫结尾,《虫儿飞》的“一双又一对才美……”的童真歌词……整体来说,我自认为这次晚会的主题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因为爱情偏柔,整场晚会缺乏起伏,这个问题我直到晚会开始也没有想到太好的解决方法,这点非常遗憾。它导致了观众在晚会缺乏兴奋点。但由于曲目整体偏柔,我很难找到插入兴奋点的位置,把男儿当自强加入武术放到了第一个来弥补,不过这段武术本身也不算是特别让观众兴奋。

而对于节目,这次的节目比较符合我所喜欢的小合奏的感觉,纯笛纯箫的齐奏很少(几乎没有),绝大多数曲子要么是加入其他乐器(如琵琶、古筝、二胡、京胡等民族乐器,如《秦时明月》),要么是加入歌唱,要么是设计环节(如《知道不知道》),总体来看比较丰富多彩。

我一直觉得,对于一场“音乐会”来说,音响效果是极为重要的。这不是因为我们要多么“专业”,或者说我们的水平多么配得起这样的高级设备,而是因为,不好的音响无法展现乐器的“原声”,搞的笛声不像笛声,箫声不像箫声。所以今年我极力主张租借专业音响,并通过非常成功的外联解决了这个难题。我相信现场第一个节目演奏队的笛声一起,大家就会对今年现场的音效大赞不已。另外,为了提高录制的视频的音频的清晰度,我用内录的方法,直接录制了现场高清晰的纯音频,音效堪比录音棚录出的CD音质。这也算是我对一梦笛箫做出的一些改进吧。

给大家试听一下今年现场的音质,来一曲《桃花渡》现场原声:

http://blog.renren.com/blog/320789198/845951300

其实外联真的很辛苦,我直到本周四下午,才和中国移动签订了赞助协议,此时距离音乐会开始只剩20多个小时了,真的是好险啊。之前为了外联,我和外联部的孩纸们已经奋战了几个月之久。在这里想说一句,外联的同志们辛苦啦!你们很给力!

六梦笛箫结束了,虽然有很多的遗憾,但是我也不想一一诉说了。但是我想,这次音乐会还是应该可以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

圣樱侧畔千花开,珞珈山麓万木青

珞珈山下的樱花确实是很美丽,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透过浮世的眼镜,认真地看一看我们的武大校园,去发现武大三月春光中樱花之外的美色?

今晨又转信息学部。前几天,早樱初放之时,曾踏过信操的晨光——好久没有在七点的春色之中,欣赏到路人匆匆的青春景象了。

而今晨,我走出国软,来到二食堂旁的星湖边。雨后的翠绿早已浸染这里的土木。似乎一夜之间绽放的樱花树下,透过不时飘零的落樱缤纷,翠绿的新芽从亭子周围隐现。在满地的雪白樱色的点缀中,可以看到泛着光亮的鲜草,穿着淡蓝的小花衣,不起眼的蓝色漫山遍野,浪漫如斯。

仿佛前几天还绽放如樱的梅花,现在却已长满了叶子。沿着星湖边,走过武大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今昔之对比令人唏嘘——早樱已不复存在。可叹今日之景虽无昨日之妩媚,但别增青春之活力。动态的变化,彰显了珞珈山下春的脚步。低头,满地的落叶竟也是五颜六色,绝无单调之感,叶中更有泛舟者,浮于湖光山色之间,得怡然自得之乐。

穿过翠色如镜的湖光,沿着宿舍间的小道行走。突然就能看到满地黑乎乎的球球,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可是竟然也有着蒲公英的形状和气度。各色花草隐匿宿舍小道两畔。新柳、梧桐、玉兰……以及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玩意——比如紫荆花般的紫的花骨朵等等。

天文台依旧是信息学部的圣地,美丽而静谧。苏州园林之风遗存在此——层次感鲜明的背景树林,地上一贯的花雨,以及园丁别具匠心的安排,真是一幅绝美的图案。从不同的角度看,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令人惊讶的是此处隐秘的樱花,气质显得更加非凡。含水欲滴的松柏、绿中带有金黄的某种叶子、透着晨色泛着光辉的新芽,一起刺痛自己的眼界。穿过那道熟悉的铁门,山茶花、玫瑰、萝卜,还有说不出名字的鲜红的、金黄的、翠绿的各种植物和花草…一一映在眼前,虽然只是园丁的养殖院子,几乎无人知晓,但一盆盆的花草仍显得充满了释放妩媚的精神。可是这样美如仙境的景色,又有几人能够体会呢?人们都在从众中迷失自我,甚至连欣赏景色也是如此。当珞珈山的樱花承载了太多的痛楚之后,有没有人回眸一瞬,看看这个美丽的大学——圣樱侧畔千花开,珞珈山麓万木青。

笛簫故事(一)

不知不覺,笛簫已經陪伴了我一年多。它徹底改變了我的生命。在此流水賬式地記錄一下我和笛簫、笛簫協會的一些故事。

相見恨晚

愛上笛子,是在高三。因爲保送,我成了標準宅男。那天在家聽到一首老歌《晚秋》的純音樂版。其中有一種樂器,悠揚中透着婉轉,大氣中帶着柔情,旋律如訴千般情長。而恰到好處的波動、顫動、滑動……都讓我刻骨銘心。我問這是什麼樂器?周圍人沒能給我回答。多方查證之後,我才確定這是一種被叫做“竹笛”的中華傳統樂器。那時的我,只有與她相見恨晚。

奸商?

我在網上買了我的第一根笛子。因爲完全不懂,我買了一根很便宜的笛子,似乎是四十多元。等待快遞送她到家,像等待久違的戀人般,讓人時時如坐鍼氈。

笛子到了家裡,我便迫不及待地按照網上的教程依樣畫葫蘆,等待吹出天籟之音。可是別說天籟之音了,連音都吹不出來。當時,網上很多人都說笛子“吹響是一大關”,於是我想一定需要勤加練習才能吹響。我在家裡,開始了人笛合一的艱苦練習。一開始,我對自己很有信心;一周之後,我對自己很沒信心。兩周之後,我又對自己有信心了——我堅信吹不響不是我的問題,是笛子的質量問題。

我跟我爸說,這根笛子估計被騙了,網購還真是不保險啊。我說,要不找個會吹笛子的,拿我的笛子試一試;如果也吹不響,就說明是笛子的質量問題。

於是我通過父母的熟人聯繫到一家琴行,在那裡找了一個老師,當時我的想法就是:“上個兩三次課就行了,我就是要驗證一下笛子有沒有問題。”

初窺門徑

我的笛子啓蒙老師給我上課的第一件事,就是隨意的試吹了一下我的笛子。當然,這直接令“笛子有質量問題,所以吹不響”的想法煙消雲散。從此,我每週都騎車到琴行學一次笛子。在老師的指點下,我很快地入門了。

可是,大概只學了四五次,我就有點學不下去了。老師講的進度太慢,而我學得又太快。這主要得益于我以前的音樂基礎。所以,雖然只學了幾次,我已經感覺很多東西已經會了,比如節奏、識譜、以及簡單曲目的把握。於是我當時對於枯燥無味的練習曲不感興趣了。

這個老師畢竟是入門級的,難以教給我更多。後來,我便停止了在那裡的學習。

初入笛簫協會

在寢室,我認識了一位學習葫蘆絲的室友——卜文博。由於有相近的愛好,我倆經常討論音樂方面的內容。在軍訓中,我們發現武漢大學有笛簫協會這個組織,便一起加入了,并認識了當時笛簫協會的副會長——徐駿聰。

但是,由於當時我報了七個社團,所以忙的不可開交。由於各種原因,笛簫協會的迎新晚會我沒有參加,也沒有加入管理層。

當時的我,不知道天高地厚,笛子課只上了兩次就懶得去了。我以為基礎的笛子知識我已經會了,所以不必上課。我也很少到操場練習。所以,這段時間里,我并沒有融入協會。

 

李斯特交响音乐会小记

昨天我到武汉琴台音乐厅欣赏了“中法文化之春”利斯特交响音乐会。这是我第一次听古典音乐会,因此还是相当期待的。起初我在担心现场的杂声是不是会影响效果,但事实是,手机信号被全部屏蔽(这招真是狠),音乐会正式开始后也几乎没有人说话,所以效果还算可以。

但是我之前几乎没有欣赏过交响乐,也没有提前把表演曲目听过,因此第一遍听时确实感到些许迷茫。在现场感受比较深的就是复杂的礼节。每次演奏结束和开始之时,都要进行很多礼节性的动作,观众的掌声要覆盖整个过程,手都拍麻了。

另外,音乐厅确实具有良好的声学设计,不需要经过任何放大,演奏的音响效果就非常好。

要创作一首交响乐真的不容易,这么多声部的合奏,要在但脑中虚构并想象出来,真是需要天才般的音乐天赋。

回来之后重新听了演奏曲目的录音(不是这一次的,而是较为经典的版本),也让我对交响乐的理解能力稍有增加。

 

1 2 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