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仅代表本人随想,欢迎讨论。
1.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上关于求贤若渴的文章很多。譬如周公吐哺。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后来又被曹操所引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东汉)《短歌行》
说实话,我十分喜欢曹操的《短歌行》,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曹孟德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把得天下和重人才的关系说得如此紧密。曹操是一个伟大的人。不能被《三国演义》所误导。
9.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我对这一条的印象特别深,“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读完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打仗还真能这样“以德取胜”?经过一番思考和调查,我还是觉得这一条没有什么可信性。实际上,有很多条目感觉都是为了证明德行的重要而生造出来,或者是采用没什么依据的传说。德行是重要,但是世说新语中的德行,我认为还是显得过于迂腐。
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一篇赞扬的,应该是“负责到底”的精神。这很有警示作用。很多人都会虚伪地帮助别人,但是患难时仍然是只顾自己。真正能做到如同华歆的,世间无几人。
吐哺而非吐甫、二字读音意义皆大不同、似不宜假借。许是笔误?
@醉乡子:此乃本人之疏忽,感谢指证。
文中误作「吐甫」者凡二处,另一处在曹操诗下第二行开头。
你的网站在我这儿打开非常慢(河南铁通),不知为何。
@醉鄉子:有缓存后,虽然不算太快,但应该还算可以。
这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空间,因此速度主要取决于国际出口带宽。
联通(网通)的出口带宽很充足,电信应该也不错。
铁通最垃圾,赶快换联通吧。